欢迎光临中国实学研究会: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中国实学研究会 

Chinese Society of Shixue 

 

 

中国实学研究会(英文名:Chinese Society of Shixue)成立于1992年10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登记、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自愿组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学会团结、组织海内外热心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对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实学思想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历史的、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以推动民族文化复兴、促进东亚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文名

中国实学研究会 

外文名

Chinese Society of Shixue 

注册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主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地  址

北京 

社会信用代码

511000005000156987 

成立时间

1992年10月 

会  长

王杰 

  

1 业务范围 2 建设目标 3 发展历史 4 理事成员 5 国际学术交流 6 国内学术交流 7 著作出版

【业务范围】

(1) 组织有关学者开展实学及中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

(2) 召集国际、国内有关的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和论坛;

(3) 传播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4) 举办有关实学及其他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讲习班、培训班和咨询服务;

(5) 出版有关实学及中传统文化的著作、刊物、资料;

(6) 与社会各界开展学术联谊活动;

(7) 参与国际实学研究学术活动;

(8)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创办经济实体;

(9) 关于实学研究与传播的其他文化活动;

(10) 举办国际、国内以实学为主题的展览、展示和展会;

(11) 创建实学馆、实学堂、实学书局及培训教育基地等实体机构;

(12) 搭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弘扬实学文化;

(13) 按照政策规定,经机关部门报批同意,开展评比、评选、表彰活动;

(14) 开展有利于实学传播的公益事业及其他活动。

【建设目标】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其中提到的两个重要启示是“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这些讲话精神可以说与实学的主旨紧密相关。近年来,中国实学研究会在继承古典实学传统的基础上,倡导构建“新实学”的理论形态,在东亚思想界引起了积极的反响致力发掘儒学在管理、经济、文化、军事、法治、医学、外交等方面的资源,发挥其经世致用的功能,努力打造新时期的“经世儒学”即构建“新实学”助力民族文化复兴,服务治国理政。

【发展历史】

实学是一种以“实体达用”为宗旨、以“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潮流和学说。中国实学思想肇始于宋代,在明清之际达到高潮,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形态,并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向近代思想转化的中介和桥梁。“实学”这一概念,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涵义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因学派相异,也往往有不同诠释。但它始终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崇实黜虚、经世致用,主张关切时代主要矛盾、回答时代主要问题,主张学术要有益治国理政,从而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1、中国实学的时代范围和历史阶段

“实学”概念的某些思想内容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宋程颐。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实学思想,从而构成了长达800多年的中国实学思潮。

关于中国实学的终点,主张把曾国藩、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思想体系,作为中国经世实学的殿军。随后,不管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的思想体系虽然吸取了中国古典实学的丰富内容,但本质上它已摆脱了中古文化形态,而成为全新的“近代新学”。

从北宋中期到晚清洋务派的800多年间,中国实学思想经过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从北宋至明中叶,是中国实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还不完备,还不能够真正把“实体”与“达用”两者结合起来,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实学思想体系。(2)从明中叶到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实学思想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历史时期,无论是经世之学还是实测之学,都比宋元时期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内容,特别是随着“西学东渐”而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把重经验的归纳法和重理性的演绎法结合起来,这是宋元“格物游艺之学”所不具备的。(3)从清代道(光)咸(丰)到同(治)光(绪)年间,既是中国经世实学思想的高涨时期,也是由中国古典实学通往近代新学的转折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思想,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而展开。晚清实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中,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实学的成分,又大量地吸收了西政与西学,企图以西学之实补中学之虚,这一特点是由晚清社会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2、中国实学的主要流派和核心

实学是一个具有多层涵义的概念。它既包括有元气实体哲学、道德实践之学、心性实学,又有经世实学和实测实学,还有考据实学和启蒙实学等。其中经世实学是中国实学的主流和核心。

经世实学的基本精神就是主张“经世致用”。经世实学既表现为揭露与批判在田制、水利、漕运、赋税、荒政、兵制、边防、吏治、科举诸方面的社会弊端,又表现为提出与实施各种旨在改革时弊的救世方案。同时,在学术上还包括明经致用论和史学经世论,把治经考史看作经世的重要思想武器。

实体哲学与道德实践之学,是就中国经世实学的哲学思想基础而言。它包括以“气”为本的本体论,以“实践”(力行、践履)为基础的认识论,以“实性”为基本内容的人性论,以“实功”为主要修养方法的道德论,以利欲为基础的理欲统一说(包括义利统一说)等内容。

心性实学(日本实学界称之为“实心实学”)以心性本体为核心,通过与工夫、适用范畴的互动,发掘出“内圣外王”的深层境界。工夫和本体的互动构成了儒学“内圣”部分的架构,本体和适用的互动则构成儒学“外王”部分的架构。脱胎于心学传统的部分学者,并未完全放弃心学的内核,比如说高攀龙、刘宗周、黄宗羲、李二曲、孙奇逢等人,他们从学术立场反思明灭原因,亦对心学作了调整——结合时代,容纳了更多外王的因素,而不是简单地放弃心学这一精神财富,另辟蹊径。

实测实学,是就中国经世实学的科学内容和基础而言。它既包括中国传统的古典科学,也包括从欧洲输入的西方近代科学;既包括天文、历法、数学、音律,又包括地理、农业、水利、生物及各种技艺等多种学科。从事探索自然奥秘的各种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为经世实学服务的,是经世致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考据实学,是就中国实学的经学内容和依据而言。从明中叶开始,特别是清代乾嘉时期,随着实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在经学领域,出现了与“宋学”相对立的“考据学”的复兴,主张以专事训诂名物的汉学代替以己意解经的宋学,以主实证的汉学代替凭空议论的宋学。这种实事求是的考据实学往往流露出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以考据为手段来阐述它们的经世思想。

启蒙实学,是指从明中叶开始至晚清时期,随着西学的大量输入,出现的一股具有近代启蒙意义的意识形态,它既表现为在社会政治领域的另一种性质的经世之学,又表现为在哲学与文艺领域的某些启蒙思想的因素。

3、中国实学的研究发展

近几十年中国实学研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实学研究中存在的各种争论,如实学的涵义是什么、研究范围是什么、实学和儒学、理学的关系是什么等等。关于实学的内涵,上个世纪末曾经开展过大讨论,诸多学者之间有过非常激烈的争论,有北宋以来的“实体达用之学”(葛荣晋)、受西方科技知识冲击而产生的“实用实测之学”(杜维明)、“切实有用的学问”(罗炽)、“经世致用之学”(张显清),“中世纪走向近代的哲学思潮”(成复旺)等。不仅仅是实学的内涵,实学与儒学、实学与理学、实学与心学、实学与早期启蒙思潮的关系等,都引发过激烈争论。这些争论引发了学界对实学研究的热情,在争论中提高了实学研究的水平。但拘泥于各种争论也会导致实学研究存在简单重复、创新缓慢的状况。第二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实学研究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状况,以实学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学者越来越少。不仅中国如此,日本、韩国同样如此。从每年培养的硕士、博士的总量上看,人数不算少,能够以实学作为研究方向的则很少。同时,实学自身的特点,也要求研究者是具有哲学、历史、法学等更多学科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中国实学研究会在继承古典实学传统的基础上,倡导构建“新实学”的理论形态,在东亚思想界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发掘儒学在管理、经济、文化、军事、法治、医学、外交等方面的资源,发挥其经世致用的功能,不断打造新时期的“经世儒学”即构建“新实学”。

4、中韩日实学概况

发祥于中国的实学传入日本、韩国、越南,成为一门国际性学术,在近代东亚现代化和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先后都成立了实学研究会,组织与开展实学研究。《影响东亚的99位实学思想家》一书为三国实学研究会共同编著,中、日、韩2015年同时出版。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于1993年11月创立,其目的是研究东亚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的实学,特别是“实心实学”。韩国实学学会创立于1991年,其实学研究深受朱子的影响。李退溪作为韩国历史上极为著名的实学思想家,其头像被印在韩币上而被家喻户晓。这些学术团体每两年组织一次东亚实学国际会议(中、日、韩轮流),开展对东亚实学的研究。

【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实学研究会于2016年11月27日在山东省曲阜市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成员于2018年10月1日召开第五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增补部分理事成员。聘任名单如下:

创 会  长:葛荣晋

名 誉 会 长:张  践

会     长:王  杰

常务副会长: 朱康有

    长: 朱汉民  苗润田  李海彬   杨建国

    长: 王艳芳

副 秘 书 长:卢  杰  秦  宇  徐治道

办公室主任: 李小洲

顾  问(12人,按姓氏拼音为序

郭齐勇  何成轩  李甦平  刘示范  潘起造  王兴国

魏宗禹  吴  光  余怀彦  俞荣根  赵馥洁  周桂钿

理  事(132人,按姓氏拼音为序)

艾绍东  曹润青 常  远  常会营 陈长庚 陈 来 陈山榜 陈卫平  陈支平 程冠军

程志华 储  峰  戴庞海 方国根 方浩范  傅永聚 干春松 顾建军 郭 沂 韩 星

洪 军  胡庆平 黄 锋 黄开国 黄玉顺 贾旭东  姜日天 焦秀萍  景海峰 孔德立

孔令宏  雷 原 黎红雷 李承贵 李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