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等主办的“首届‘实学·气学·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30多名国内外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王杰表示,“气学”是实学重要理论基础,“心学”是“实学”内在修养领域。我们要坚持“两创”方针,推动对包括实学、气学、心学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表示,近代学者段正元对实学概念的界定源于儒家经典,其内涵囊括了儒家的基本思想和修为,强调以躬行实践迈向大同理想。他通过办“伦礼会”“人伦道德研究会”、道德学社,反对虚理,强调实礼,以道德实践为根本,弥补天地元气,挽救世道,救治人心,可以为构建当代“新实学”提供重要思想资源。
“梳理10年前出土的汉代景帝武帝时期医药新材料——天回医简中‘实’‘心’‘气’相关文献材料,使我们了解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医药简帛材料、经过天回医简、发展到传世《黄帝内经》这三类文本之间的演变轨迹,有助于把握早期中国实学、心学、气学在中医药领域内涵的逐渐丰富与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国学国医教研室主任常佩雨表示。
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张跃龙总结,对“气”的理解、认识、应用,经历了秦以前的奠基期、汉唐时期的发展期、宋明时期的隆盛期、清朝的沉滞期以及现代复苏期。传统文化对气论与气学、气学与气学锻炼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佐证了“气”的价值与作用。